
日前,一名中國籍男性旅客搭乘MF868次航班由雅加達飛抵廈門,在通過海關監管區時選擇無申報通道 通關。
現場關員在例行檢查時發現,這名旅客的行李箱內裝有大量疑似龜殼制品,經清點共計33片。
▲廈門海關查獲33片玳瑁制品
面對海關關員的詢問,該名旅客自稱在國外低價購買,準備帶回國內當成“小紀念品”送給親友。
“都是些不值錢的玩意”,他說。
然而,專業機構鑒定顯示,所謂的“小紀念品”卻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玳瑁制品。
so,玳瑁是啥
玳瑁,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。屬爬行綱,海龜科的海洋動物,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珍貴、瀕危野生動物,受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》附錄Ⅰ級保護,同時被列入《世界自然保護同盟》瀕危物種紅色名錄(極危),未經許可私自攜帶、運輸進出境屬違法行為,情節嚴重者將構成走私。
▲漫游于大海之中的玳瑁
海關提醒 廣大旅客:在境外旅游、工作時切勿購買象牙、海馬、沉香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,以免惹來大麻煩。
無獨有偶。近日,拱北口岸也查獲一件瀕危動物的標本。
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暹羅鱷的小型標本,是該關近年來首次查獲同類物品
當天,在珠海拱北口岸旅檢進境大廳“無申報通道”,海關關員發現其中一件行李圖像異常,形似爬行動物。經海關截查,物品主人、旅客黃女士從該可疑行李中取出一個細致包裹的物品,包裝打開后,里面竟是一條神態逼真的小鱷魚。
這條小鱷魚質量很輕,看似塑料工藝品,細心的關員卻發現其下腹部有明顯的縫合痕跡,不符合工藝品塑形特點,同時發現一張疑似泰國的出口證明,證明上標注了該鱷魚為暹羅鱷。
暹羅鱷(學名Crocodylus siamensis),又名泰國鱷,為一種中型鱷魚,成年鱷魚最長可達到4米,常見的也有3米長,幼鱷孵出時則約25厘米長。暹羅鱷是列入《華盛頓公約》(CITES)附錄Ⅰ的瀕危動物,也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,屬于限制進境、禁止出境物品。
經進一步調查,黃女士與家人剛從泰國旅游歸來,這件“工藝品”為其在曼谷購買,打算作為紀念品攜帶進境。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。
海關提醒廣大旅客:根據國家法律規定,非法進口、出口或者以其他方式走私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的,由海關依照《海關法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;情節嚴重,構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責任。
回國帶點小禮物、小紀念品,人之常情(we are all human beings),不過事先還是得了解哪些物品不能帶回國內。敬請仔細查閱《海關總署令第43號(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、限制進出境物品表)》 (最下方閱讀原文直達鏈接)
編輯、發布:代俊
轉自:中國海關雜志